房天下>上海二手房>上海教育房>枫泾小学

枫泾小学[ 小学|普通|公立 ]

  • 学校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北大街409号
  • 学校特色:艺术类
  • 学校电话:021-67352925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1.入学信息登记
(1)小学招生对象为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年满6周岁儿童,残疾儿童可适当推迟一年入学。
小学入学信息登记时间为4月8日—4月23日,公办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在公办幼儿园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
民办幼儿园、看护点、未入园的适龄儿童家长于4月15日—4月16日(8:30~11:30;13:00~16:00),到指定地点朱泾小学(朱泾镇健康南路555号)、亭林小学(亭林镇大慈路398号)、金卫小学(金山卫镇古城路500号)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
4月23日为本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统计截止日,所登记的入学信息不再变动。
4月24日—6月30日(9:00~11:30;13:00~16:00;双休日、国定假日除外),所有符合条件但未办理登记手续的随迁子女适龄儿童家长到金山教育事务中心(石化临潮街81号)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
(2)2月24日前,家长须对幼儿在读幼儿园提供的相关人口信息、灵活就业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到有关部门补办或更正信息。符合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所持的《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上的实际居住地址,应与父母所持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上的实际居住地址相一致。
2.随迁子女招生
(1)受理随迁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为6月30日。
(2)来沪人员适龄儿童随迁子女,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签发日期在2017年6月30日前),且登记的居住地在金山区;或者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的(从首次发证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已登记在金山区)且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在金山区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的有效灵活就业登记证明。
3.公办小学、随迁子女小学验证
(1)5月27日—5月28日为公办小学、随迁子女小学报名验证日。
(2)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入学信息登记表》、户口簿、房产证,在居住地登记就读的还需携带《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或廉租房相关证明材料等。
(3)非本市户籍的,家长须带领适龄儿童,携带《入学信息登记表》、户口簿、出生证、父母一方有效的《上海市居住证》(或《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适龄儿童本人的《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房产证或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及其他相关联的证明材料。

1.入学信息登记
(1)小学招生对象为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年满6周岁儿童,残疾儿童可适当推迟一年入学。
小学入学信息登记时间为4月8日—4月23日,公办园适龄儿童家长可在公办幼儿园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
民办幼儿园、看护点、未入园的适龄儿童家长于4月15日—4月16日(8:30~11:30;13:00~16:00),到指定地点朱泾小学(朱泾镇健康南路555号)、亭林小学(亭林镇大慈路398号)、金卫小学(金山卫镇古城路500号)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
4月23日为本市小学入学信息登记统计截止日,所登记的入学信息不再变动。
4月24日—6月30日(9:00~11:30;13:00~16:00;双休日、国定假日除外),所有符合条件但未办理登记手续的随迁子女适龄儿童家长到金山教育事务中心(石化临潮街81号)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
(2)2月24日前,家长须对幼儿在读幼儿园提供的相关人口信息、灵活就业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到有关部门补办或更正信息。符合入学条件的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所

[显示全部]
查看电子版: 招生简章招生简章招生简章
学校介绍

枫泾小学,地处上海市西南门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镇。学校创建于1905年,由当年建立的诚化、敬业、励志三所学堂沿革至今,已有107年的历史。学校占地面积277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49平方米。2012年9月在校44个班,学生1666人。教职员工134人,专任教师121人,教师年龄结构趋向合理,平均年龄由2008年的45岁下降为如今41岁。教师中研究生毕业1人,本科毕业64人,占53%,大专毕业50人,占42%,中专毕业6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81人,占67%。

招生范围

枫泾镇原枫泾地区

入学条件

2017学年对口本校辖区内的一年级适龄儿童(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之间出生的儿童)

学校特色描述

学校所在地枫泾镇,具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学校依托这一地域文化优势,以民间绘画、民间体育、民间故事为载体,编写民间文化教育系列校本课程,进入学校创新课程教学,努力形成具有传承、弘扬地域文化特征的学校特

免责声明:入学情况仅凭历史经验总结,在此不承诺升学事宜。购买房屋时,请谨慎核查。